![]() |
![]() |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工作計劃
(2020年8月25日)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體教職工要積極行動起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久戰的同時,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內涵建設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為目標,外樹形象,內強管理,積極融入“軟三”,主動服務地方,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內部治理體系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加強干部隊伍、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校風學風作風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校園”“平安校園”“特色校園”。
一、重點工作
(一)黨建工作
1.強化思想理論武裝,補足精神之鈣。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用理論武裝指導學校工作。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和必修課。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示范引領作用,制定好黨員政治理論學習計劃,持續開展“大學習大宣講”活動,精心組織做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習近平在廈門》等材料學習宣傳工作。要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全面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推動新思想進學術、進學科、進課程、進培訓、進讀本。以學懂弄通做實為目標,用實際行動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校走深走實。
2.推進基層創新行動,夯實基層黨建工作。繼續推進學校各基層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各支部在創建品牌的基礎上,深化“一支部一項目”活動,在引領落實中心任務上體現黨建工作實效。要進一步將黨建品牌項目化,將學校中心工作項目、改革發展任務項目化,以一個支部至少一個項目的形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作用,依托黨員先鋒崗、黨員進社區、改革攻堅黨支部等載體,讓黨組織、黨員在引領黨建品牌創建、學校改革發展中體現黨建成效,不斷提煉黨建文化、優化黨建工作。舉辦支部項目建設交流研討會,促各支部黨建品牌提升,促示范引領,爭創市委教育工委“優秀黨建品牌”、基層黨建見實效活動示范單位。
3.提升黨員干部隊伍能力,優化黨組織活動形式
一是提升黨務干部工作能力。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黨務干部的培養培訓力度,擬舉辦一期針對性的培訓班,強化責任意識、增強進取意識,著力提升黨務干部隊伍理論和工作水平,逐步完善黨務干部服務保障機制。
二是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充分發揮“廈門黨建e家”和“學習強國”平臺的作用,規范落實黨內各項規章制度,做好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工作。擬辦兩期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積極慎重做好發展黨員工作。
三是優化黨組織活動形式。以提升組織力、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為重點,圍繞服務自身建設、服務學校發展、服務全校師生等內容,按月確定活動主題,結合“三會一課”開展黨組織活動。
(二)綜合性工作
4.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慎終如始地高度重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堅持把師生員工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落細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毫不放松抓好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學校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增強大局意識,堅決杜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防止過度防控。要根據《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開學防控工作預案》,積極穩妥做好學校秋季開學有關工作安排,確保校園安全、師生健康,確保本學期平穩有序。
5.制定學?!笆奈濉笔聵I發展規劃。在完成“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各項工作任務并做好過去五年工作總結的同時,成立學?!笆奈濉笔聵I發展規劃制定工作領導小組,完成《廈門興才學院“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工作,推動學校依法自主辦學,提升治理能力,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6.積極融入“軟三”,主動服務地方
一是學校以積極融入“軟三”,主動服務地方為本年度工作重點。全體教職工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主動作為,注重政府導向作用和"“軟三”龍頭產業引領作用,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和軟三行業企業,在軟件信息、AI、云計算、通信、動漫及文化服務產業領域尋求合作新契機,探索互利共贏點。
二是學校將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專門工作團隊,以人才培養、高端培訓、社會服務、實訓基地配套服務為切入點,制定專門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各二級學院需遴選1-2個特色專業,形成和“軟三”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專業生態鏈。各二級院及融創處、繼續教育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要以“融入、融通、融合”為目標,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三是學校在“軟三”國際動漫節、“軟三”體育中心等原有合作項目基礎上,要進一步統籌資源,擴大合作。工學院、經貿學院要在軟件信息、通信、消費、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發揮專業人才培養優勢;教育學院、藝建學院要在動漫設計、學前教育、社會體育等領域發揮專業文化服務功能;融創處和繼續教育中心要在技能證書、學歷提升等培訓領域拓展辦學功能;教務處和教輔中心要攜手各二級學院做好校內實訓基地對外配套服務,充分利用“軟三”各類資源,突破校內教學資源瓶頸,實現校園“無墻化”。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多措并舉,助力學校創新發展。
7.完善內部治理體系。在大力增強全體教職工的規范意識、合作意識、成本意識和質量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校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完善配套的管理流程和服務體系,切實將制度、方案落實到位。為進一步提高各部門管理水平和工作實效,全面實施部門月度工作計劃與執行情況月報制度。
二、重要工作
(一)黨建工作
8.抓實學校思政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是發揮思政隊伍的作用。要加強思政隊伍建設,按照上級文件精神,配齊配強思政隊伍,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作用。要持續開展政治理論學習,發揮思政課堂主渠道作用,發揮輔導員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貫徹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建立健全師德失范通報機制,對照先進學習先進,并開展向身邊的榜樣學習活動。把好新教師的入門關,做好新教師入職宣誓等師德教育模式,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9.履行意識形態主體責任,抓好學校政治安全和安定穩定工作
一是加強陣地管理,落實主體責任。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按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陣地管控,強化課堂教學紀律,嚴格落實哲學社會科學講座論壇“一會一報”及審核審批制度。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安全,牢牢把握網絡陣地的主動權。
二是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確保校園安定穩定。按照相關制度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學校各類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警覺性,樹立底線思維、風險意識,及時發現、準確研判各種風險隱患,打贏校園安全穩定和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戰、攻堅戰。
10.加強“融媒體”建設,開創宣傳新局面。繼續加強學?!叭诿襟w”工作室建設,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多層次、全覆蓋、素質較高的宣傳隊伍。對外加大新聞宣傳投入,加強與外界媒體、上級媒體的溝通聯系,爭取新聞報道有重點突破,開創宣傳工作的新局面。
11.加強統戰及群團組織工作,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一是加強學校統戰工作。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統一戰線工作的意見》及市委貫徹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的實施意見。
二是加強群團組織工作。校工會要積極主動為教職工辦實事辦好事,有效推動落實四屆一次教代會提案,重點推動落實事關教職工切身利益的提案,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和諧發展。團委要深化實施“班團一體化”制度建設,嘗試開展共青團工作立項研究工作,結合上級文件精神,推動學聯改革。加強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美育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二)招生工作
12.做好各類招生錄取工作。
一是認真做好秋季高考和五年??忌浫」ぷ?,并根據具體疫情情況,做好“二元制”生源的宣傳、動員、招收及錄取工作。
二是做好本年度招生表彰總結工作。并對2020年招生工作方案及招生隊伍進行及時調整。
13.持續推進招生基地建設。根據實際情況與基地建設校持續開展實質性的對口協作服務,加強學校與基地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建立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以期實現學校的健康發展。
(三)教學工作
14. 根據疫情科學組織教學工作
一是根據疫情需要,制定并實施本學期開學教學工作方案,積極應對“疫后綜合征”,開展測試、訪談等調研工作,了解上學期學生線上教學的效果,綜合評估大規模在線教育教學的成效與不足,探索線下與線上混合教學模式,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是制定并實施開學報到后初期的上課組織方式等應急預案;解決部分因疫情無法返校學生教學問題。
三是充分用疫情防控形成的寶貴教育資源,做好前期部署,制定“返校復學第一課”指導方案,合力上好“復學第一課”。
15.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針對生源多元化,非傳統生源所占比例大大增加的特點,對于不同學制的專業分類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畢業要求等,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可持續改善學習成效。
16.推進專業建設
一是通過對2019級專業調研工作報告的分析,進一步梳理現行專業發展現狀與建設水平,在總結“十三五”專業建設成效和經驗基礎上,初步形成“十四五”專業建設規劃。
二是根據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工作部署,組織申報“2020年省級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重點建設項目”,重點申報“現代學徒制試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產教融合示范專業”等項目。
17.深入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
一是積極開展校級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打造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并繼續組織開展校級教育教學改革質量工程項目的評審工作,特別是“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育人成效。
二是持續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建設,為教師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資源保障和技術支持,推動“課堂革命”。
18.強化實踐教學管理
一是擬承辦2020年市級職業技能大賽賽項,并組隊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通過技能競賽的常規化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力爭市賽團體排名蟬聯第一,省賽總分提高,國賽項目保三爭二。
二是做好2018級“2+1”專業實習工作及其他專業的跟崗實習工作。
19.推進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一是做好質量工程及科研平臺的研發,實現我??蒲泄ぷ鞯男畔⒒芾?,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二是在原有教務系統各模塊基礎數據上,重點推進教務系統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把數據變成有價值的信息,提供給學校領導做決策。
三是協同其他職能部門完善全校學生基礎數據,提高教務系統使用成效;同時推進跨部門業務信息化建設,推進學生發展平臺和教師發展平臺的研發。
(四)師資隊伍建設
20.落實教職工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間負責全校教職工的每日去向情況和健康監測,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對教職工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提高教職工防范意識,并指導做好教職工心理健康建設;督促指導各二級學院落實教職工相關疫情防控工作。開學前按照“應檢盡檢”“愿檢盡檢”的原則做好教職工的核酸檢測工作,開學后繼續堅持執行好晨午檢制度,做好記錄,發現可疑情況立即就診。必要時安排設置隔離區集中觀察區。
21.初步制定“十四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總結“十三五”師資隊伍建設成效和存在問題基礎上,初步完成“十四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保障學校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內涵充實、質量提升。
22.做好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認真及時做好2020年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申報、審核、推薦、評審、聘任等工作。修訂適用于包括專任教師系列(簡稱教師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系列(簡稱思政教師系列)、社會科學(教育管理)研究系列、實驗技術系列的《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實施辦法》
23.完成2020年度考核工作。結合本年度的特殊情況,對學校相關績效指標進行修改完善,充分發揮考核工作的評價導向激勵監督作用,完成2020年度考核工作。
24.持續優化人事管理制度。編寫教職工崗位說明書,進一步完善教職工培訓、年度考核、職稱評審、干部管理、勞動關系、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人事管理制度,探索教職工利益和學校利益緊密結合的有效機制,提高激勵的有效性,促進學校運營結果的提升。
(五)學生管理工作
25.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生管理工作
一是認真完成全校各類學生的每日去向情況和健康監測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所有學生健康管理全覆蓋、無盲區。
二是根據《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秋季學生返校防控實施
方案》,分階段、分區域、分學院,按錯峰錯時的方式組織學生返校,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三是做好2020級新生迎新、入學教育、軍訓等工作。受疫情防控影響,今年的新生入學相關工作任務繁重,相關部門要對疫情形勢進行綜合研判,科學統籌安排好2020級新生的入學接待、教育管理、軍事訓練等各項工作,保證新生進校安心,學習生活愉快。
四是充分認識學生全面返校、學校滿負荷運行的壓力挑戰,制定并實施應對學生返校后除教學工作外的學生疫情防控預案;督促指導各二級學院落實學生相關疫情防控工作;對學校入校測體溫、晨午晚檢、消毒通風、因病缺勤缺課等“兩案八制”內容進行進一步完善落實,有效提升校園防控水平,確保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全。
五是加強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為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期間開學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給學生心理健康造成恐慌,提高學生防控意識,引導學生以積極心態面對疫情。學校將以“為學生搭建‘筑夢’心健平臺,讓學生快樂成長”為目標,構建立體心理教育平臺,推出微信公眾號建設,探索學生的心理健康長效機制,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26.精準做好學生獎助工作。嚴格執行上級文件精神,結合“獎、助、貸、勤、免、緩、補”的學生獎助工作體系,及今年的疫情的特殊情況,做好精準獎助工作;加強勤工助學管理,重新擬定《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執行智慧興才APP申請流程,做好“扶智”工作;推動完善學生獎助管理系統,應用學生獎助信息系統,力爭提升學生獎助系統數據質量。
27.結合疫情實際情況,持續開展品牌育人活動。秉承“厚德精技”校訓,結合疫情實際情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教育特色和學生素質教育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促進“大學生文明修身工程”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運用“大學生導師制”、“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孝道感恩”和“青年志愿服務”四大載體,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強化育人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發展的空間和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28.加強學工隊伍建設
一是結合福建省《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關于進一步明晰高校輔導員崗位職責提升輔導員工作質量》的精神,要認真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有關輔導員的八項主要工作職責的規定,進一步規范輔導員的工作范疇,明晰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工作邊界。
二是結合新學期工作需要,學期初開展學工隊伍業務提升培訓和戶外拓展訓練,努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力爭把每項工作做實,落實到人、落實到事、落實到責任,干出成效。
三是推動學工智慧化平臺建設。本學期將與學?,F代化建設平臺對接,確定學工平臺建設統一標準,擬投入試運營服務型輕應用涵蓋學分認定、請銷假、綜測評定、宿舍管理、花名冊、學籍異動、評優評先、資助等多個模塊,以此提高學生工作效率。
29.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本學期根據疫情具體形勢,結合“常態化”三項措施(建三支隊伍、查三個環節、辦三個班), 營造積極向上的校風學風,各班級出勤率應達92%以上,學生違紀率低于2%。
(六)校企合作與創業就業工作
30.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一是以合作辦學為途徑,以合作育人為目標,以合作就業為導向,以合作發展為動力,建立“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進一步拓展校政合作廣度與深度。
二是以校友資源為突破口,充分挖掘校友資源和企業資源,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接星級建設方案;整合興才元素,打造專業建設與軟三的融合度,為融入軟三構建良好的生態圈。
三是借助學?;I辦2020年度校企合作委員會會議的契機,進一步加強軟件園三期企業與學校各院部的合作對接,匯總軟件園三期所有企業名錄,服務各二級學院熟悉園區動態,有效開展交流對接。
四是梳理學校2019年度創收收入,進一步完善機制,出臺學校橫向課題管理辦法、創收經費使用管理辦法,以此完善學校創收收入制度建設、規范業務流程。
五是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在現有服務項目基礎上,深入企業調研需求,在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學歷提升方面為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力爭實現全年社會服務到帳資金八百萬元。
31.做好興才智谷運營與提升工作。在嚴格智谷入駐團隊管理、考核工作的同時,向科技主導、產業對接、有效競爭、精準服務、高水平開放方向發展,深化創業幫扶功能,做好廈門市創業孵化基地、福建省創業孵化基地的申報工作;不斷加強和校友、校外企業、眾創空間、兄弟院校的聯系,積極引進潛力項目,并進行打磨指導,參加各級各類大賽,力爭取得好成績。
32.不斷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完成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相關工作,做好校級決賽及省賽選拔,力爭在省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打造學校創新創業導師團,協同各二級學院,探索出臺我校創新創業導師團建設方案,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創新創業。
33.2021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根據具體疫情形勢,提早規劃,采用雙樣形式,用心打造雙向選擇平臺,創建良好的人才擇業環境,做好2021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并協助各二級學院舉辦各類專題招聘會。
(七)服務保障工作
34.全力保障疫情防護工作
一是有效推動落實學?!皟砂赴酥啤?,做好校園環境衛生清潔、疫情防控物資配備,食堂管理及醫務人員培訓和演練工作等工作,全力保障開學期間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二是嚴格執行校園封閉和活動管控。進一步強化校園出入管理,守好校門、宿舍門、食堂門等重點關口,以“減少流動、減少集聚”為原則,嚴格執行“五個一律”規定,嚴把學校第一道防線。
三是全面加強24小時值班與巡查制度,堅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加強對校內人員摸排與管控,同時重點加強校內公共場所和重點部位的巡查,切實做到守住門、盯住人、把好關。
35.持續推動智慧校園建設
一是根據實際需求對迎接報到系統和招生報備系統進行調整升級和管理維護,并針對考生、家長和招生老師有關系統操作方面的問題進行技術支持。
二是對已開發完成的智慧校園系統一期及二期功能(辦公系統、學工系統)進行上線啟用及相關優化,督促各部門進行調試和應用,并結合各部門目前的工作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同步加載到智慧興才APP的服務欄目中,便于全校師生用戶使用。
36.做好學校資產管理工作。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學校資產管理,及時準確地掌握資產變動情況,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本學期學校將協同各相關部門對資產管理規章制度進行規范完善,理順資產管理流程,推動資產管理信息化。
37.完成2020年度財務決算績效考核及2021年度預算編制工作。持續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嚴格預算執行,提高辦事效率;及時修訂完善各類財務制度,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實現學校資金運轉的良性循環;12月底,完成2020年財務決算績效考核及2021年度預算編制工作。
38.建立學校安全管理長效機制。與校內各部門簽訂《學校綜治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消防安全責任書》及《反恐目標責任狀》;
加強“人防、技防、物防”三防建設,開展校園反恐防范安全、校園網絡詐騙、校內掃黑除惡斗爭等工作,嚴厲打擊校內一切不法行為;做好平安校園等級創建工作,按照評估標準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39.提高后勤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做好日常教學保障工作,確保學校教學工作正常、有序的進行;加強校園基建工作,做好日常維護保障工作;建立統一報修服務平臺,提高后勤服務信息化水平;做好校園綠化、美化。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垃圾日產是消、主要區域每消毒工作。